經典(三)
出自白陽先天大道
原文
一個人從事於修.至於人言是非.要能無動其定力。要使其心如如不動.方能了了常明。修真道必然有考.要能從人去謗.任人去非。讓惡人:
- 把火燒天.徒自疲勞。
- 犬吠明月.不損月明。
白陽大道:
- 無經典就是經典。
- 無法門就是法門。
- 無門派就是門派。
- 白陽大道之道就是「世間化」。
- 白陽大道之學就是「科學化」。
- 白陽大道之法就是「生活化」。
- 白陽大道之制就是「現代化」。
其言修是由慧命而起.內煉先天祖炁.反於太素。而與:
- 祖炁合其壽。
- 整體合其明。
- 不生不住無所處。
- 不去不滅無所窮。
- 即無.無無之始。
- 亦無.無無之終。
放毫光照盡法界與虛空。願與:
- 苦者代其勞苦。
- 蒙者導其愚蒙。
本乎根力覺道.施語無卷.不以為功。
- 因其所有而有之.則萬物無不有。
- 就其所無而無之.則萬物無不無。
- 有竅而生.寧惟混沌。
- 無學而飽.文由天成。
遊心物外.神安自在.雖身在紅塵而心無塵。
淺化
編輯:淺化小組
(接前) 內在心性的平和,並非是刻意讓自己的心靜下來,而是將心量放寬,讓心靈可以包容更多事物,如此在日常生活中,才能慢慢歷煉而得真正的平和。一個修行人,他寬廣的心胸足以包容天地萬物,所以對週遭人事的對錯是非,都能不讓它們影響到自我心境的平和。當心如同澄淨的湖面,面對萬事萬物便能夠有透徹而清晰的視野。修行之路總是會有許多考驗,追究考驗的由來,或許來自外在,更多卻來自內在;即便是外來的波折,感到波折的仍然是我們內心。倘使有人毀謗我們、談論我們的是非,我們也要坦坦盪盪地面對,不因此改變內心的平和,而要回頭反省自身;倘使那些人是心懷惡意,於我們又有何損?古有無知之人,拿著火把想去燃燒天空,天空自然不會被他燒著,他舉起火把反而會累著自己;亦有鄉間群狗,看見月亮光華便起了警覺,向月吠個不定,但無論牠們叫得再兇悍,也不能損害月的光明。
在白陽大道裡:沒有經典就是我們的經典,沒有法門就是我們的法門,沒有門派就是我們的門派;打開過往修行人對自身的枷鎖,改變世人對修行的成見。白陽大道不是教人出世離塵的道理,而是讓人能於世間安身立命;白陽大道的學說,不是迷信崇拜的學說,而是凡事講求應證的一門科學;白陽大道沒有特定的修行法則,每個人的日常生活、每一刻的當下都是修行的方式;白陽大道雖然來自遙遠的古代,它的制度卻能與時俱進。
白陽大道的修行,是從回復本然開始,當習性消卻,身中本具的良知良能便顯現出來;每個人身中都有來自根源祖炁的分衍,本然至性即是身中祖炁的呈顯,使良知良能當家作主,是長保此清清之炁的唯一方式。身中祖炁與根源祖炁原本即為一體,當回復本然後,自不需再多動人心,無心無為之時,便與根源祖炁一同運化、一起周流。
當是時: 修行人合於祖炁,靈性脫離陰陽的囚困而長存。 修行人合於整體,對萬事萬物無不透徹理解。 其精神結構完整,不會遷變、不會停滯,如海中水,雖無從覓「我」的存在,「我」卻也無所不在;不會離散、不會消亡,回復最根源的本然而永恆存在,往前找不到他的開始,往後看不到他的結束。 其靈性便如火焰,以無私無我的精神犧牲、奉獻,成全天地間一切生靈。修行人的存在,乃是為痛苦者開啟至性解脫之門,為蒙昧者啟發自身本具的良知與良能。他的一切作為,都是本然至性的顯現,因此信手捻來的教化,不需藉由知識的教授,而是在一言一行中便能傳達,由此而啟迪世人,如若世人感受自身良知良能之共鳴,這也是個人的明覺,並非修行人的功勞。
在這個遵循自然之道為規律的人世間,在此陰陽二氣促使生、老、病、死的世界裡,一切事物都在相對變化之中,是非、善惡、美醜並存,都是事物的一面;窮苦和顯貴,存在與滅亡,僅僅一線之隔,又有什麼好執著的呢?在此無常世間,若不能體悟身中靈性的根源,而一再放縱感官追求外在的事物,便是加速身中陰陽二氣的轉化,而使身中那股清清之炁不斷耗散、消失。有智慧的人,他們生於世、長於世,卻不會放縱感官的享受,而是不斷向內修行;他們不追求外在的知識,而是澄淨內在,回復天賦本然的明覺與智慧。是以,在不斷變遷的世界裡,修行人的精神總是能超越繁雜的萬物而安定自在,雖然身在紅塵界裡心卻不染著一絲塵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