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(三)

经典(三)

出自白陽先天大道

跳转到: 导航, 搜索


原文

一个人从事于修.至于人言是非.要能无动其定力。要使其心如如不动.方能了了常明。修真道必然有考.要能从人去谤.任人去非。让恶人:

把火烧天.徒自疲劳。
犬吠明月.不损月明。

白阳大道:

无经典就是经典。
无法门就是法门。
无门派就是门派。
白阳大道之道就是“世间化”。
白阳大道之学就是“科学化”。
白阳大道之法就是“生活化”。
白阳大道之制就是“现代化”。

其言修是由慧命而起.内炼先天祖炁.反于太素。而与:

祖炁合其寿。
整体合其明。
不生不住无所处。
不去不灭无所穷。
即无.无无之始。
亦无.无无之终。

放毫光照尽法界与虚空。愿与:

苦者代其劳苦。
蒙者导其愚蒙。

本乎根力觉道.施语无卷.不以为功。

因其所有而有之.则万物无不有。
就其所无而无之.则万物无不无。
有窍而生.宁惟混沌。
无学而饱.文由天成。

游心物外.神安自在.虽身在红尘而心无尘。


浅化

编辑:浅化小组

(接前) 内在心性的平和,并非是刻意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而是将心量放宽,让心灵可以包容更多事物,如此在日常生活中,才能慢慢历炼而得真正的平和。一个修行人,他宽广的心胸足以包容天地万物,所以对周遭人事的对错是非,都能不让它们影响到自我心境的平和。当心如同澄净的湖面,面对万事万物便能够有透彻而清晰的视野。修行之路总是会有许多考验,追究考验的由来,或许来自外在,更多却来自内在;即便是外来的波折,感到波折的仍然是我们内心。倘使有人毁谤我们、谈论我们的是非,我们也要坦坦荡荡地面对,不因此改变内心的平和,而要回头反省自身;倘使那些人是心怀恶意,于我们又有何损?古有无知之人,拿着火把想去燃烧天空,天空自然不会被他烧着,他举起火把反而会累著自己;亦有乡间群狗,看见月亮光华便起了警觉,向月吠个不定,但无论牠们叫得再凶悍,也不能损害月的光明。

在白阳大道里:没有经典就是我们的经典,没有法门就是我们的法门,没有门派就是我们的门派;打开过往修行人对自身的枷锁,改变世人对修行的成见。白阳大道不是教人出世离尘的道理,而是让人能于世间安身立命;白阳大道的学说,不是迷信崇拜的学说,而是凡事讲求应证的一门科学;白阳大道没有特定的修行法则,每个人的日常生活、每一刻的当下都是修行的方式;白阳大道虽然来自遥远的古代,它的制度却能与时俱进。

白阳大道的修行,是从回复本然开始,当习性消却,身中本具的良知良能便显现出来;每个人身中都有来自根源祖炁的分衍,本然至性即是身中祖炁的呈显,使良知良能当家作主,是长保此清清之炁的唯一方式。身中祖炁与根源祖炁原本即为一体,当回复本然后,自不需再多动人心,无心无为之时,便与根源祖炁一同运化、一起周流。

当是时: 修行人合于祖炁,灵性脱离阴阳的囚困而长存。 修行人合于整体,对万事万物无不透彻理解。 其精神结构完整,不会迁变、不会停滞,如海中水,虽无从觅“我”的存在,“我”却也无所不在;不会离散、不会消亡,回复最根源的本然而永恒存在,往前找不到他的开始,往后看不到他的结束。 其灵性便如火焰,以无私无我的精神牺牲、奉献,成全天地间一切生灵。修行人的存在,乃是为痛苦者开启至性解脱之门,为蒙昧者启发自身本具的良知与良能。他的一切作为,都是本然至性的显现,因此信手捻来的教化,不需借由知识的教授,而是在一言一行中便能传达,由此而启迪世人,如若世人感受自身良知良能之共鸣,这也是个人的明觉,并非修行人的功劳。

在这个遵循自然之道为规律的人世间,在此阴阳二气促使生、老、病、死的世界里,一切事物都在相对变化之中,是非、善恶、美丑并存,都是事物的一面;穷苦和显贵,存在与灭亡,仅仅一线之隔,又有什么好执著的呢?在此无常世间,若不能体悟身中灵性的根源,而一再放纵感官追求外在的事物,便是加速身中阴阳二气的转化,而使身中那股清清之炁不断耗散、消失。有智慧的人,他们生于世、长于世,却不会放纵感官的享受,而是不断向内修行;他们不追求外在的知识,而是澄净内在,回复天赋本然的明觉与智慧。是以,在不断变迁的世界里,修行人的精神总是能超越繁杂的万物而安定自在,虽然身在红尘界里心却不染著一丝尘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