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阳大道体用(八)
出自白陽先天大道
原文
儒、释、道三家就人生修养而言.莫不是在教人如何“守本分做人”.此为三家养生之头脑所在。分而言:
儒家哲学思想.而是入世间之哲学.其人生哲学亦是入世间之人生哲学.重实用而不重理想.重现世而不重来世.重人伦日用.重经世治平。
其人生观是积极而乐观.故不求人生之解脱.而是求人生之完成。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而是“内圣外王”之圣人境界。
佛家哲学思想.而是出世间之哲学.其人生哲学亦是出世间之人生哲学.重理想而不重实用.重来世而不重现世.认为生就是人生之痛苦根源.死才可以得到最后之解脱.故力求解脱生死。
其人生观是消极、悲观、不用世。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而是成佛作祖的佛陀境界。
道家哲学思想.而是超世间之哲学.其人生哲学亦是超世间之人生哲学.重理想亦重实用.重现世亦重来世.更重永生.通古今.括三世而一之。解脱生死之道.在于超越生死.而是即生而超生.即死而超死.即世间而超世间。
其人生观而是乐观.自安自适.自由自在者也。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.而是超圣入神.超神入化之真人境界。
白阳大道哲学思想.而是入世不为世累.出世则无舍世之弊的哲学。其人生哲学.亦是入世不为世累.出世则无舍世之弊的人生哲学。理想与实用并重.现世与解脱亦然.所谓现世者.重视人伦道德.所谓解脱者.重视大化无为.故不敢全然认同:
- 内圣外王圣人实用之方.就是人生修养最高境界。
- 成佛作祖理想之法.就是人生修养解脱之最高究竟。
- 超圣神化真人之道.就是人生修养至高极限之境。
浅化
编辑:浅化小组
以人生修养而言,儒家、佛家与道家的哲学思想当中,都希望世人能把握住身而为人应有的分际。“守本份做人”,这也是三家学说在涉及养生之道之处最重要的关键所在。分开来看:
儒家的哲学思想,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而产生的学说,是以它的人生哲学也建立在现实生活之上。儒家重视实用,不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;着重现实世界,不谈神鬼和来世;重视日常生活的伦理道德,重视治理天下让人民平安和乐的学问。
儒家的处世态度是积极进取,对人生充满信心与期待。是以他们并不认同人世是苦海、世人需从中得到解脱的说法,而是尽力追求人生志向与事业的完成。儒家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,是内修完备德性、外具王者能力的圣人境界。
佛家的哲学思想出离现实世界之外,它的人生哲学亦不同于人伦世俗。佛家不重视世俗的追求但重视理想的实现,重视来生的福报而因此重视今世的修持;认为生在世间便是痛苦与烦恼的根源,当现实生命消逝之时才是解脱痛苦的开始,是以他们向往彻底脱离轮回的极乐世界。
佛家的处世态度大不同于世俗的价值观,他们以消极的作为来面对世俗的追求,顺从上天给予自身的命运,并不考虑将学问做为治理世事之用。佛家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,是彻底证悟真理、解脱一切烦恼的佛陀境界。
道家的哲学思想,是将世人从现实世界超拔出来的学问,它的人生哲学也着重在此。道家重视理想的追求也重视现实的生活,重视今生也重视来世,更着重研究精神不灭的永生之道。道家的修行是打破时间的概念,将前生、现世与来生合而为一来看待,生与死不过是肉体的转换,他们认为真正解脱生死的方法,就是在生的时候超越生的执著,在死的时候超越死的执念,只要在这人世一天,就让自己超越一切世间法,而能自由自在。
道家的处世态度是乐观,生活的每一天都愉悦安祥、自由自在地过生活。它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,是超越圣人的德性、彻底了悟大道真理,并与整体合而为一的真人境界。
白阳大道的哲学思想,是在这世间生活却不为世俗的追求所牵累,含蕴出世离尘的思想也不否定世间的一切,它的人生哲学便是这般包容一切世事的态度。理想的追求与当下的实践同样重要,现实生活和解脱生死也没有轻重之别。在现实生活里,修行人应实践伦常道德;而若想解脱生死,则在于自身能否放下“求解脱”的执著,放下自私的自己,融入大整体无为的怀抱,才有可能与灵性的根源相契合一,而能真正超越生死。
是以白阳大道并不敢全然认同:
内修完备德性、外具王者能力,重视实用的圣人境界,就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地。
彻底证悟真理、解脱一切烦恼,重视理想的佛陀境界,就是人生修养的最高结论
超越圣人德性、了悟大道真理,并与整体合而为一的真人境界,就是人生修养之最大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