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道
出自白陽先天大道
原文
作者:白陽老人
溯自:
無生者道之母也。
無形者道之始也。
動靜者道之基也。
天地者道之體也。
道基靜而生動.動生天地.天地生萬物.是故靜動陰陽.化生無窮。
所生者道所生也。
所成者道所成也。
儒明是理.著易、禮、詩、書、春秋.引人止至善.復以大學為各經之端.發明性道之學.以格物致知之論.而明修身養性之道。
釋明是理.則有貝葉、金剛、楞嚴、心經.以啟明心見性.性理之源。
道明是理.則有道德、黃庭、子書.以發玄妙天人之理.繼正立極.和其中性.是曰至天。
耶明是理.則有約翰聖經諸書.以通世界一氣.人類互助之本。
回明是理.則有可蘭諸經.以啟清真至道之學.覺我本來路。
五教之旨.無非維繫人心.順乎至性.以歸納於自然之道.其要皆:
忠恕也。
慈悲也。
道德也。
博愛也。
清真也。
不外以性命之理。而通至聖之道.而為明道所出之本旨也。
人不明至性至理之道.則無以修身。
人不明天人究竟之學.則無以通竅。
仙佛何所成。
聖賢何所出。
皆明夫至性至理之道.洞察機微.是以出神入化返本還源。
夫天地神鬼.陰陽秘奧:
惟道所生。
惟道所成。
世人而不由者.實屬可哀也乎。
夫一念之差.即入迷途.困何為而入迷途乎!所迷者.聲色貨利也。貪瞋癡愛所起.昏昏沉沉.墮落此境.劫運之成.實乃基於是也。此誠所謂捨正路而弗由.曠安宅而弗居也。
五教聖人.因見及此.發行己意.擇其至性至理.創而為教.以化眾人。無奈日久玩生.真理湮滅.物慾橫流.豺狼蜂起.巧奪昧騙.無所不用其極.故大劫大災。亦隨之而來.能不懼歟!
夫臨崖勒馬.尚猶可及。亡羊補牢.未可為遲。倘能放下屠刀.其心立刻光明.慈慧良智立刻即出。真正懺悔自己惡習.輪迴即能不墮。何樂而不為?人人能曉此意.則可盡人成仙成佛.轉東方為西土.化地獄為天堂。
道者非難.所患不明.所患不行.是故修道必先斬七情斷六慾.以養其性。
性通則明道.
性明則道明.
然後聖境可登.物我同源.天人同冥.無內無外.無此無彼.物我混然.無無即有.有亦無無.雖曰肉身.亦即道體也。天仙可成.此為明道所由而作也。
淺化
編輯:淺化小組
明道,即是明白、通澈「大道」的意思。但是,說「大道」還太空泛,我們是要去明白什麼?又要去通澈體悟什麼呢?
於是,白陽老人在〈明道〉裡,開宗明義便說:「明道」,即是要去明白以下的道理。
「大道」,它的源頭是「本體不會生滅的祖炁」。
「大道」,它原本並沒有任何形象與稱謂。
「大道」,它的基礎在於靜與動、先天與後天、體與用之間的轉化。
「大道」,它的本體充塞於宇宙,大無其外之大,小無其內之小。
大道是從「靜」的狀態裡,產生「動」的變化。大道的「動」,產生了物質的初始狀態,以及兩種相對的屬性(後來人們把這兩種屬性代稱為「陰」與「陽」),宇宙也在大道變動下生成。宇宙出現了,才有所謂的「空間」,物質在其中流動不拘,因而化生出萬物。是以,我們可以藉由靜、動、陰、陽,這四個辭彙來描述大道,這四種屬性互相生發、轉換、變遷,因而化生無窮。在這天地間,一切生長、成就的事物,都蘊含著大道的規律。
儒家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儒家的學者們著述了《易經》、《禮記》、《詩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春秋》這些經典,期望能引領世人達到至誠至善的美德。開始去閱讀這些經典時,或許會不知從何入手,後代的註釋也並不一定能夠解釋其中的深義,是以,四書之一的《大學》等於是儒家各部經典的導讀,在其中,闡述了「天性」與「大道」的學說,並教人以「格物致知(格除物慾私見,看到自我的智慧)」為方法,去明白修身養性的道理。
佛家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佛家的學者著述了「貝葉經」(古代印度人將佛經書寫在一種名為「貝多」樹的葉子上,這些流傳下來的古印度佛經,便又稱「貝葉經」)、《金剛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心經》。藉由這些經典,以啟發人們明白自己的本心、讓自己本性自然流露,以及讓人們了解本性與大道的源頭。
道家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道家的學者著述了《道德經》、《黃庭經》,以及各家的學說(如《莊子》、《關尹子》等等),這些著作皆是繼承上古智者的研究,並闡揚發明作者對大道的經驗,用來啟發世人體會萬物皆是同根同源,原本就能契映而相通。引導人們看見內在的本然至性,和順我們的性情,是以道家的學說又被稱為是最接近大道的至理。
信仰耶穌精神的學者,明白這個道理,是以有聖經的完成,用來教導人們,世界是出於同樣的源頭,人類應彼此互相幫助。
信仰真主阿拉的學者,明白這個道理,是以著有可蘭經,用來啟迪世人了解清真至道的學說,讓人們知道應走的路。
世上五大信仰的宗旨,都在維繫人心,順從自身原有的天性,以回歸本然之道。而這些信仰的要旨,都可由兩字含括:儒家為「忠恕」、佛家為「慈悲」、道家為「道德」、耶穌為「博愛」、伊斯蘭為「清真」。他們都是以「性(可以「良知」來理解)」「命(可以「良能」來理解)」的道理,而通貫本然無為的大道,這是「明道」的主要意涵。
人若不明白至性至理的本然大道,就不知該如何修養身心。
人若不明白天人合一的究竟真理,就不知該如何契入本然之道。
仙佛之所以為仙為佛,聖賢之所以能成聖賢,都是由於他們明白大道,洞察天地萬物的生化返的規律,是以能夠讓靈性自由自然、不受陰陽二氣所左右,而能回歸生命的源頭。
天地神鬼、陰陽秘奧,也都是遵循著本然大道的規律而生、而成。世人無法理察其中的道理,實在是悲哀啊!
由於人們妄動人心,一念之差,往往就將人心迷失。為什麼人心會迷失呢?我們都迷失在物質的追求、感官的享受裡。貪、瞋、癡、愛,七情六慾牽動人心,不由自主,整天昏昏沉沉,只能隨波逐流。墮落到這樣的地步,就產生了世人所謂的劫難,「劫」就根基在這裡。
這正是所謂「捨正路而弗由,曠安宅而弗居」,捨棄大道這條大馬路不走,卻在原地繞圈圈;白白讓自我內心荒蕪,而去追求五光十色的世界。
五教聖人因為見到了世人的迷失,所以將自己對大道的體悟,將其中屬於至性至理的部分撿擇出來,創立正式的學說與信仰,以教化世人。但可惜流傳世間的時間一長,後代的學子無法將這些至理好好傳揚,往往將它們填上了許多枝節,遮掩了原來的珍貴,真理因此湮滅。世上的人都追求物質的慾望,便有貪求的人在其中強取豪奪、騙術狡計,無所不用其極。是以大的劫難、大的災禍,就跟隨著人心的躁動而發生了,我們能不因此戒懼小心嗎?
騎著快馬逼近懸崖,只要在崖前一刻拉了馬韁,那麼或許還來得及救自己的命;由於羊圈的破損而走失了一隻羊,那再將羊圈補好也還不算太晚;如果能夠在當下放下對物慾的心念與執著,那你的內心就會充滿光明,良知與良能便立即萌生。只要人們能真正懺悔自己的累世積習,就能夠不再落入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的輪迴之中。能夠讓自身真正自主、自由,何樂而不為呢?若人們都能曉得這其中的道理,則人人都可以成仙成佛,就是現在、當下,你所站的土地就是天堂。
大道一點都不難,怕的是你不願意去明白它、不去實踐它。所以修道一定要先將你的七情六慾先給收起來,這樣你才能夠修養自我的內心,讓「本心」、「本性」展露出來。
看見自我的「本性」,並進而保守它,讓你的「良知」無時無刻都與你同在,那你就可以明白大道了。讓自我的「本性」自然流露,讓自己的內心不再有絲毫執著、掛礙,那你就能契入大道,大道也能在你身上體現了。
當你「明道」後,你將能達到物我同源、天人同冥的精神境界,沒有內外的分別,沒有你我的差異,物與我混然一體。在此時,內心雖然空無一物,但有祖炁流貫其中,剎那間回到無無的源頭。這時,你的身體雖還是肉身,但也是大道的本體了,大道與你已相契合。這就是為什麼我要特別講述「明道」的意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