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灵与科学
出自白陽先天大道
原文
- 天地悠悠.时空运转.循环不息.元会交替.
- 寿数已穷.佛曰末法.耶曰末日.祖炁生元.
- 应运已降.先天大道.根始祖炁.名曰白阳.
- 大化收圆.天人共办.今日文明.则即先天.
- 白阳大道.本具素慧.随物显映.精蕴浮现.
- 刚刚开始。
浅化
编辑:浅化小组
前言
这篇文章的意旨在于提醒世人,身而为人,应了解心灵与物质不可分离的事实,两者亦不可有所偏重。科学为物质文明的代表,但若非有心灵层次的升华,否则难得突破性的发展;对心灵有深入了解的人们,若拘泥、执著于心灵的进化,甚至否定了这世界的实相,那也是执空、顽空,也是迷信。当我们对此有粗浅的认识,再向前去追溯心灵与科学的源头,它是什么?其中的生化转换又是什么?统合而言,若说科学是“用”,心灵便是它的“体”,二者缺一不可。
首段
若以天地的寿数而言,现在就如同四季中的秋天,已经到了即将结束的时刻;而一切万有的源头能量:祖炁,也循着这气数的变化,在人世开始了白阳大道的传扬。白阳大道是由有形与无形的生灵共同开辨,其宗旨在启迪世人的良知,让人们的内心豁然开朗,回复我们的本然至性。从哪里来,就要回到哪里去,这便是大整体运化的循环。气数的运转、白阳大道的开办,在人世我们可以看到种种显象,其一便是物质文明的昌盛。
今日,物质文明繁华昌盛,而此昌盛文明的背后,存在着发明家与文明谛造者生而具有的本然智慧;若再追究这本然智慧的由来,它来自我们的原头能量:祖炁。祖炁以它浩瀚无际的体,承载并成就了一切万有之用,今日文明的昌盛,其理便在于此。现在,我们虽已看到物质文明飞跃性的进展,但这只是白阳大道刚刚开始、还未到最盛时的显象而已。
谈随物显映
作者:浅化小组
随物显映是什么?简单来说,随物显映便是:本身没有意志,万物各成其意志。比方说:镜子。镜子它没有自我的意志,而万物从镜面反射出各自己的形象。从人类的角度而言,可以这么说:在面对事物的当下,自我的意志退让,让事物自己成就自己的意志。
《道德经》里有一章可以让我们参考:‘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(盅)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’
王弼在注释这一章里,他是这么解释的:‘随物而成,不为一象,故若缺也。随物而与,无所爱衿,故若盅也。随物而直,直不在一,故若屈也。大巧因自然而成器,不造为异端,故若拙也。大辩因物成言,己无所造,故若讷也。’
其最主要精神,便是白阳老人在《白阳大道体用》里所谈的这四句话:
用无物之物以立体
当修子“无我”、“无私”之时,虽然没有“我”的存在,但其实“我”已契入整体,整体之中可以说都有“我”的存在;又如镜面,镜面反射不出自己,但当万物反射于其上之时,却都有着镜面的存在。可以说本体是虚空,也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我的本体。
用无用之用以应世
正如镜面,它没有自己的意志,而是让所有映照在其上的事物成就它们各自的意志。《道德经》中有言:“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”,自身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固定的形象(自我的意志退让),而使一切来临的事物都成就了它们自己,这看似有所缺憾,但其中所蕴藏的“大用”却永不会有竭尽的一刻。这才是面对无常世界最周全的应对方式。
用不存之存以存心
涵养自身的心灵,不需要知识的土壤,也不需要智慧的浇灌。真正的智慧与力量乃是根源于内在最本然的能量,这内在本然的能量,它是良知、也是良能,它来自上天赋予的本性,每个人心中都有它的存在。涵养这上天赋予的珍贵宝物,不需要任何外在事物的给予、也不能经由任何人为的发心,它只需自然而然的净化,才会显现出真实的光芒。
用不神之神以显性
当修子不断涵养内在的心灵,不断向内修行,您们的修为不但显现出上天所赋予的本性,也显现出许许多多的德行。而此时,您应谦卑、更应向内谨守心神。《道德经》中有言:“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”老子便是想要提醒修子们:当您们已经能够与整体相应相契,您还能抱守清虚、无欲无为吗?当修子能够了然宇宙间一切奥妙至理,您还能够不去用此大能,保持无为、无知的心境吗?若是人心又生、贪念又起,本然至性又将被乌云掩盖,再难显现了。
能明澈其中深义,当可理解白阳老人所言:‘大体即我,我即大体。大用即我,我即大用。本具灵能,素慧当家。应化尘世,反射万物。虽无我在,实则万物,无不我在。’其中的深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