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老子經驗修無為大道一之(三)

借老子經驗修無為大道一之(三)

出自白陽先天大道

跳轉到: 導航, 搜尋


原文

作者:白陽老人


△老子「經驗」。洞察瞭然。

 「相界」萬化。群物競榮。

 瞬間生滅。無不無常。

 「無生」「有化」。執「有」為假。

 修「無」屬真。由「體」明「用」。

 「用」則「自通」。由「用」明「體」。

 永困「相中」。

△時無「空間」。「智」者「無心」。

 「心」無「諸相」。諸相則「無」。

 所以故曰。「無物為執」。隨遇而安。

△老子「經驗」。「先天」「後天」。

 由「無」至「有」。「萬化生元」。

 「靈能」分佈。凡「物」皆有。

 諸位同修。應知「常理」。

 「萬事」「萬物」。既知「能分」。

 應知「能合」。所以故曰。

 「一本」萬殊。萬殊「一本」。

 萬物「靈能」。「分」「合」並無。

 固定法則。本即「互感」。

 更能「相通」。故曰真修。

 貴在「無為」。

△老子個人。「身心」在塵。「心」不染塵。「斷妄」「無怨」。

 「平凡」「無爭」。「塵緣」無絆。「無執」「無著」。安貧樂「道」。

△由於「靈能」。已進「化原」。無始「能量」。「同體」營運。

 所以故能。「萬化」「萬物」。彼此「相通」。「用」則「無窮」。

 「不用」則「無」。

△如你而能。了解老子。就是真正。認識自己。

 則即進入。無始化原。「最大」是「你」。「最小」是「你」。

 「你」就是「它」。「它」就是「你」。「你」就是「道」。「道」就是「你」。

 此即「無為」。修「無」所「隱」。

△修行路上。絕對不要。「戴盆」觀天。「倚杖」逐日。

 「擊鼓」訪道。如此修法。途之遠矣。

△時值末法。芸芸眾生。為有修身。人心用事。

 險惡至極。唯有正人。真正君子。處今世道。

 無求心靜。始知如何。居安思危。因此而能:

 從他們「謗」。任他們「誹」。

 要讓他們:「把火」燒「天」。徒自「疲勞」。

 要給他們:「犬吠」「明月」。不損「月明」。

 成全他們:「雞寒」上「樹」。「鴨寒」下「水」。

 而這都是。他們之『業』。所使然也。


淺化

編輯:淺化小組


老子以其修行的經驗,清楚觀察到在這相對世界裡一切事物的生衍與變化,在觀察當中他也了解到:雖然萬物都以各自的能力競相繁榮,但大至天地、小至微塵,與無垠的時間相比,卻也都如此短暫,彷彿瞬間即逝。是以老子明白,在此相對世間,沒有一件事物不是無常的顯象。


在相界裡,萬事萬物都是從「無」所生,被「有」所化,只有甚少的靈性方知如何再復歸於「無」。是以對修行人而言,執著「有」的修行方式,並不能夠幫助我們達到根源,反而會讓人迷失在一層又一層的境界裡,看似不停轉化,卻沒有超出「有」的框架;唯有走出相對的視野,進入絕對之「無」的修行中,才可能讓人真正明白本身所具有的、從根源就賦予的素慧和靈性。是以老子知道,修行應著眼於「體」的培育,亦即精神的淨化,讓個體的靈性脫去矯飾、回復本原,直至與根源的能量相同、契合為一,如此去培養「體」,「用」就自然通達,如果只徘徊在「用」的範疇,雖然看似無窮奧妙,卻會永遠將修行人的眼界與腳步拘困在自我所設的幻相之中。


現今科學昌明、教育普及,於是我們能明白,時間本身並不具備空間的特性,時間只是客觀的存在,充其量,我們可以說時間和空間共同組成了時空;對運動中的物體而言,時間永遠在流動中,沒有停止的一刻。我們可以思考一下,既然時間的定義如此,那麼一切的習性與煩惱、境界與階段,這些依憑時間而存在的事物,它們立足的空間又在何處?事實上,這些事物只存在世人的心念之中,是我們的心決定了它們的存在。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,他不會受心念所束縛,因為在他廣闊的心靈裡,沒有幻相的存在;他的精神即使波動,也不會在心中留下絲毫的痕跡。是以對修行人而言,這世間沒有一件事物是可以執著的,面對任何外在環境的變化與人事的變遷,修行人都能安然自適。


老子修行的經驗含賅天地未生之前與天地已成之後、從虛無至實有的一切顯象,是以他明白相對世間裡的一切生衍與變化均來自同一個源頭,這個萬有共同的源頭便是白陽老人代稱為「祖炁」的能量,它是永恆不息的動能。「祖炁」感應相生一切萬有,萬有之中便都帶有此根源的能量,只是多寡不同而已。各位同修應該知道一個普遍的道理,那即是:在此世間的所有事物,若能分離,便可聚合。所以俗語有雲:「由一體可衍生萬千變化,萬千變化亦可同歸一體。」從原理來看,萬物帶有的這份來自根源的能量,它們彼此之間可分離也可聚合,這樣的分離與聚合並沒有固定的法則可依循,因為它們原本就是一體,本來就可以互相感應而彼此交通。但是,卻只有甚少人能意識到精神中來自先天靈性能量的存在,更難將此靈性能量做為自我意志的主人,而多牽纏糾葛於人世的在意、計較、執著之中,讓自己與身中的靈性斷絕開來,當然就更無法與天地萬物的靈能相契應。所以說真正修行者,應重視「無為」的修養,不要將自我靈性深陷於有為的框架中難以脫離。


細讀老子的生平,我們可以發現,他是身心皆在塵世之中,內在精神卻不染著絲毫塵埃。他沒有多餘的想法或作為,也不起任何煩惱與怨尤。他享受著平凡的自由,不去比較、競爭,沒有計較和是非,塵世的種種因緣不曾羈絆他的腳步,而他對此世間也沒有在意與執著。老子一生都是安然於相對貧困的生活,他的精神則悠遊於大道之中。


稟持「無為」精神行走塵世的老子,他靈性的能量堅固完整,無時無刻不與生化萬有的根源能量相契應,個體的能量於是和永恆存在的整體能量合而為一、共同運化,是以他能與世間萬有的靈能彼此感應交通。因為他以整體為「體」,整體的能量便可為他所「用」,要用則有無窮助力,不用則復歸於絕對之無的靜態中。


如果你能夠了解老子的修行經驗,你就能真正認識自己。因為我們與老子一樣,都來自同一源頭,身中也都存在分衍自根源能量的靈能。倘若我們能深入理解老子修行的精神,我們便可與永恆存在的根源能量契合為一。最大的是你,最小的也是你,你就是根源,根源就是你,你也是萬物,萬物即是你,你就是「道」,「道」就是你。這是「無為」的精髓,以「無」作為修行入手處所隱藏的深意。


在修行的路上,絕對不要自我設限,不要被自我認知所框架。古人曾說:如果你在頭上扣個盆子說想要觀察天空,拄著拐杖說要來追逐太陽,敲鑼打鼓地說要來尋找大道,是個旁觀的路人都覺得這不可行了,何況有智慧的人呢?真正的修行,只有在剝離主觀的認知與對待,拋卻根深柢固的習性時,才會發生。在此之前,我們都還在自我所設的修行門檻上,一腳在內、一腳在外。如果我們無法看破這一點,一生只在「有為」裡談修行,那路途就很遙遠了。


現在正是各宗教所謂「末法」、「末日」的時空,科技進步,生態漸壞。世間一切生靈,都需要涵養自身,讓精神堅固起來。在今日世界,人心越發難測,即使是日常生活、工作中,也可能遇到危險的情況。唯有培育自身修養、發而為外在德行的人,面對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狀況,內心能平靜和諧、不被動搖、不受干擾,唯有這樣的人,才能知道如何在看似安樂的生活中,防備突如其來的災難與禍患。


人世間總有許多毀謗與非議,在心境上,我們不需受其影響。當你以平穩寧靜之心看待你認為的公平或不公平時,你或許也能看到背後的因由。在民間傳說裡,人們拿著火把想要燃燒天空,天空無法燒著,只能勞累了自己;在鄉間趣談裡,狗群看到明亮的月亮,以為陌生人到來,不斷吠叫,卻何曾減損月的光明。在中國北方的隆冬,雞群為了避寒紛紛上了樹枝,鴨群為了避寒卻潛到水裡,這是動物的習性,而人類何嘗沒有各自的習性呢?太陽照拂了大地,但是地面上也有陰暗的角落,那裡也有生靈享受陰暗的環境,一切皆有因由,世人的毀謗和非議也一樣。能夠明白自然之道的人,便不會受任何人事物所動搖。